在现代科技不断拓展边界的进程中,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凭借其独特的光学、电学性能以及在极端环境下的出色表现,在航空航天、军事国防、高端工业等众多关键领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它能在保障红外光透过的同时实现导电功能,并且耐受高温、高压、强辐射等极端条件,助力各类设备在严苛环境下稳定运行。
近日,由北京市工业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工合”)组织的《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技术要求》团体标准启动会成功召开。

会议由北京市工业合作协会标准部吕常松主持,标准部副主任沈号函出席会议。哈工大郑州研究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令博红外科技有限公司、西湖大学光电研究院、上海长能同光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华东师范大学、徐州盛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代表及相关行业专家参加本次启动会。

会上,吕常松就协会成立以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工作内容进行详细介绍,对《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立项背景、编制情况、编制原则与框架、标准工作计划进行汇报说明,得到了参会代表的一致认可。
在标准讨论环节,行业专家和参编单位代表围绕《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进行积极研讨,明确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的基本性能要求、极端环境下的适应性要求、测试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规范,确保产品能满足不同极端环境下的使用需求。
会议最后,沈号函副主任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发言。他表示,近年来,极端环境防护窗在航天、深海探测等领域的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因此,制定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的技术标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立项编制该团体标准,旨在推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技术的标准化发展,助力相关技术持续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并为我国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产业的蓬勃发展筑牢坚实的标准基础。
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作为高科技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应用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随着该项团体标准的逐步完善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极端环境防护窗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为相关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应用拓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