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北京市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工业合作协会、西什库31号文创园联合主办的“千人进千企”行动暨“科技驱动下文化产业的创新与融合发展” 圆桌对话在西什库31号文创园悦・享空间成功举行。此次活动邀请了政府领导、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众多嘉宾齐聚一堂,共同响应北京市科协“千人进千企”科创公共服务工作站点部署要求,聚焦西城区企业实际需求,搭建连接理论与实践、科技与文化、专家与企业的坚实桥梁,探索产业创新发展的全新路径。
活动现场嘉宾云集,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部长怀马龙,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陈璐,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宇涛等政府领导莅临指导;北京市工业合作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羽贤,北京京仪工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靖等主办方代表出席;京文创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博雅方略文旅集团创始人、首席专家窦文章;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产城融合研究中心主任、维思平(WSP)建筑设计董事长、创始主设计师吴钢,元宇宙与碳中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优实资本董事长邢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郭万超;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吕德龙;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苗扬;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副主任、硕士生导师齐楠等行业顶尖专家,以及尚8文化集团、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北京安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优秀企业代表齐聚,共同见证这场科技与文化碰撞的思想盛宴。活动现场同步通过网易设计云进行直播,在线观看量高达250159人次,让更多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实时感受活动的热烈氛围与思想魅力。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部长怀马龙在“千人进千企”行动启动环节中介绍,自2022年9月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市科协已构建起超3500人的产业特派员专家库,通过"技术诊断+资源对接"模式为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本次活动落地西城区,旨在精准匹配企业需求,整合"文化+科技"服务资源,为区域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
分享交流环节,北京工业大学副教授苗扬、兵器工业新技术推广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吕德龙作为产业特派员代表分享了前沿技术成果;北京内联升鞋业、安博通科技等企业代表则围绕科研探索、技术转化、资源对接等实践与痛点问题和专家展开交流;北京工合创新金融专委会(筹)主任、西城区金融街商会副会长宁学睿进一步从金融资本的角度分享如何更好为企业进行赋能。

随后,在众人的关注与期待中,现场迎来了激动人心的启动时刻。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部长怀马龙,什刹海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陈璐,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宇涛,北京市工业合作协会常务副秘书长王羽贤,北京京仪工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苏靖,北京内联升鞋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旭等领导和企业家代表共同按下启动屏幕。随着屏幕的亮起,“千人进千企” 行动在西城区正式启航,标志着科技服务企业的新征程全面开启,也预示着西城区将在科技与企业的深度融合中迎来经济腾飞、创新涌动的崭新局面。
在主题分享环节,北京大学教授、博雅方略文旅集团创始人、首席专家窦文章以"数字化助力文化IP打造和文旅经济"为题,通过诸多实践案例,揭示了AI、元宇宙等技术如何激活文化IP生命力,重塑文旅产业体验模式。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产城融合研究中心主任吴钢带来了"科技赋能产城融合与城市更新"的深度解读,从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视角出发,分析了 VR/AR、智慧街区等技术在文旅融合与园区升级中的应用路径,描绘了科技如何通过空间设计创新赋能城市文化地标建设。
三、圆桌对话 碰撞智慧火花

首场圆桌对话围绕"IP 资源的数字化转化与价值延伸"展开,清华同方专职董事沈仲军、元宇宙与碳中和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邢杰、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郭万超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展开思想碰撞,带来了一场智慧与洞见的盛宴。

第二场对话聚焦"科技驱动的文旅融合新范式",京文创研究院院长奚大龙、北京大学教授窦文章、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产城融合研究中心主任吴钢三位业内权威专家,凭借深厚的专业积淀与敏锐的行业洞察力,从不同维度解析行业趋势,为与会嘉宾勾勒出一幅科技赋能文旅融合的未来蓝图。
为深化科技服务企业,促进产业创新升级,北京工合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服务中心和北京市西城区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积极发挥“千人进千企”科创公共服务区工作站点作用,认真落实“千人进千企”专项行动任务部署与工作要求,助力企业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未来,北京工合将持续深化“千人进千企”行动,进一步优化专家库结构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我们相信,随着“千人进千企”行动的深入推进和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化,西城区将逐步构建起一个以科技为支撑、以文化为灵魂、以创新为驱动的产业生态体系,赋能区域产业创新升级和高质量发展。